首页 资讯 正文

新疆兵团第十二师小草莓“破圈”记

体育正文 107 0

新疆兵团第十二师小草莓“破圈”记

新疆兵团第十二师小草莓“破圈”记

“瞧,这是带(dài)着咱‘兵团(bīngtuán)基因’的草莓苗。”如同在学校门口(ménkǒu)一眼看见孩子的母亲,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农业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十二师农科所”)检测(jiǎncè)中心主任史芳芳毫不费力地从一排排绿油油的嫩苗中找到了自己的“宝贝”。 “它叫‘疆玉’,后面是(shì)它的小兄弟‘疆爱’,都是我们自己培育的草莓(cǎoméi)新品种。”史芳芳告诉记者,在这座脱毒草莓种苗三级繁育中心智能(zhìnéng)温室里,引种有来自国内外近百个草莓品种。 时间回溯至2014年,新疆(xīnjiāng)草莓产业(chǎnyè)深陷困局。史芳芳清晰记得初访三坪农场时的(de)情景:千里迢迢运来的草莓苗萎靡不振,定植后存活率不足60%,更致命的是随之而来的炭疽病、根腐病,常令整棚绝收。那时,全疆草莓种植不足万亩,仅种苗成本就(jiù)吞噬了总投入的40%,产业发展面临多重(duōzhòng)制约。 转机始于(shǐyú)当年秋天。在国家和兵团科技项目(xiàngmù)支持下,西北首个脱毒草莓种苗繁育中心在十二师建立。在无菌实验室(shíyànshì)里,以史芳芳为首的研发团队,将仅0.3毫米的草莓茎尖置于显微镜下,历经病毒检测、组培快繁等近20道(dào)精密工序,终于孕育出彻底(chèdǐ)摆脱病原的“科技苗”。 这座被喻为“草莓芯片工厂”的创新基地,如今年产脱毒苗百万株(zhū)(zhū)——一株母苗可繁育200株生产苗,满足4万亩种植需求,扭转了新疆草莓产业发展(fāzhǎn)被动局面。 “以前种草莓(cǎoméi)风险难料,现在有了科技护航,亩产值能达到15万元。”三坪农场种植户姜兆君轻抚手中紫红饱满的“章姬(zhāngjī)”草莓,粉红果实表面细密(xìmì)的种子清晰可见。与土地打了半辈子交道的他,在史芳芳团队指导(zhǐdǎo)下掌握(zhǎngwò)了基质栽培、水肥一体化等新技术,如今25亩草莓园有“红颜”“艾莎”等多个优质品种(pǐnzhǒng),成了当地智慧农业样板。这几年,他的温室草莓实现了四季挂果,今年春节(jīnniánchūnjié)期间,草莓每公斤卖到百元以上仍供不应求。 创新的(de)涟漪从实验室迅速扩散至天山南北。以脱毒种苗为核心载体,依托兵团(bīngtuán)科技推广项目,十二师(shī)的科技成果在乌鲁木齐县、吉木萨尔县、阿克苏新和县、西山农牧场等主产区深深扎根。 五一农场(nóngchǎng)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1.2米高的立体栽培槽中,百余草莓品种(pǐnzhǒng)争奇斗艳。技术人员指尖轻触手机(shǒujī),智能系统便可精准调控温湿度与施肥——这项团队专利使种植告别了“面朝黄土”,肥料(féiliào)节省30%,病虫害发生率降低40%。 十年磨一剑,“芯”苗破土,重塑产业筋骨。当疆内市场尚被引进品种(pǐnzhǒng)主导时,史芳芳团队已悄然开启“草莓芯片”的自主研发征程。他们系统评价全球百余种质资源,融合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děng)前沿技术,“疆玉”破土而出(chū),更筛选出“妙香7号”“粉玉”等适宜本土(běntǔ)的主栽品种,逐步替代了(le)老化的“红颜”。 “过去‘红颜’亩产不到2吨,如今脱毒苗加立体栽培可达3吨。”史芳芳的实验本上,密密麻麻记载着(zhe)每个草莓品种(pǐnzhǒng)的糖度、硬度与抗病性数据(shùjù)。 同时,团队融合露地育苗(yùmiáo)、基质(jīzhì)穴盘育苗与高架扦插引插、苗床四季育苗技术,打破新疆传统露地土繁和单季(dānjì)育苗模式,显著缩短育苗周期,加速品种更新迭代。 集成本土化脱毒种源快繁、促花芽分化及绿色生产技术(jìshù)体系,减少农药投入30%以上、化肥施用量10%以上,鲜果(xiānguǒ)产量提高30%,优质(yōuzhì)果率提升20%……团队的核心成果“脱毒草莓三级繁育四季(sìjì)育苗技术集成优化与推广应用”,助力新疆草莓育苗实现(shíxiàn)标准化、集成化、周年化与规模化的历史性跨越。 数字无声,却最雄辩地(dì)诉说着变革的力量:史芳芳团队勇担(yǒngdān)16项国家及省级科技项目,斩获5项实用新型专利,制定2项自治区地方标准。新疆脱毒草莓种苗自给率实现逆转——从“零”到(dào)10%,强劲带动300余户增收,产业综合产值昂首突破(tūpò)4000万元大关。 由于(yóuyú)创新性突出,草莓脱毒种苗繁育及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xiàngmù)荣获2018年度(niándù)兵团科技进步三等奖(sānděngjiǎng),这是兵团草莓科技领域的最高荣誉。每一株承载智慧的草莓苗,都在天山脚下扎根,为乡村振兴注入生生不息的科技力量。 从实验室的(de)显微镜到田间地头的累累硕果,从“疆外引”的被动困局到“卖全疆”的产业自信,这条以智慧农业精心铺就(pùjiù)的振兴之路,正让新疆草莓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成色日益饱满(bǎomǎn),后劲澎湃不息(bùxī)。(冯晓玲 史芳芳)
新疆兵团第十二师小草莓“破圈”记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