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发布干部任前公示公告
铜陵发布干部任前公示公告
铜陵发布干部任前公示公告
日前,教育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guówùyuàn)决策部署,在编制实施教育强国(qiángguó)(qiángguó)建设规划纲要的基础上,制定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启动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综合改革试点,加快推动教育强国建设从(cóng)谋划转向落实。
教育部新媒体矩阵“走进改革(gǎigé)现场——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综合改革试点(shìdiǎn)进行时”栏目,聚焦各地各校以试点小切口带动全局性(quánjúxìng)改革,推动重点任务落地见效的创新实践。今天,一起来看甘肃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yītǐhuà)——
甘肃多措(duōcuò)并举扎实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
共绘立德(lìdé)树人“同心圆”
甘肃省成县成州中学开展“行走的思政课(sīzhèngkè)”远足拉练活动。学校供图
在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兰州分校三年级(5)班的主题班会上,小学生观看《跨越时空的青春对话》后(hòu)主动走上(zǒushàng)讲台,声情并茂地讲述(jiǎngshù)革命英雄的动人故事;
在天水师范学院红色文化教育体验馆,大学生们通过虚拟现实技术(jìshù)“走”进(jìn)红色甘肃,沉浸式感受历久弥新的革命精神与红色情怀;
上述场景,是“大思政课”甘肃品牌越走越实的真实写照。近年来,甘肃省教育系统坚持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yītǐhuà)改革试点为牵引,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jiànshè)(jiànshè)指导委员会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共同体为抓手,大中小学共学共研共享资源(gòngxiǎngzīyuán),实现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机融合、课堂育人和实践育人双(shuāng)提升。
“行走的(de)思政课”走新更走心
今年清明节前夕,甘肃省委宣传部、省委教育工委等四部门面向全省大中小学组织开展“清明祭英烈 重走长征路”思政主题实践(shíjiàn)活动,120万余名大中小学生参与,并(bìng)同步开展徒步拉练、祭扫瞻仰(zhānyǎng)、歌曲(gēqǔ)联唱、党史问答等,让红色教育可观可感、入脑入心。
这堂“行走的思政课”令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生许启诺(xǔqǐnuò)久久不能忘怀:“作为(zuòwéi)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men)要接过先辈们的接力棒,奋勇前行。”同样参与活动的甘肃农业大学(gānsùnóngyèdàxué)学生马雪儿说:“踏上这段山路,像在时刻触摸历史。”
在天水市第一中学,一堂特殊的“思政课”正在进行。高二年级思政课教师刘琴凤(liúqínfèng)带着(zhe)学生走进天水市麦积区南山花牛苹果基地,实地调研花牛苹果产业现状,为乡村(xiāngcūn)振兴建言献策。“思政课不能只在教室里(lǐ)讲,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悟,增长见识、锤炼品格。”刘琴凤说(shuō)。
类似的场景(chǎngjǐng),如今在甘肃各级各类学校中已成常态。
2023年,甘肃省委教育工委等十一部门印发(yìnfā)《甘肃省全面推进“大思政(sīzhèng)课”建设工程(jiànshègōngchéng)实施方案》,建设148个“大思政课”实践(shíjiàn)教学基地(jīdì)、44个省级(shěngjí)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着力打造“重走长征路·砥砺强国志”等“行走的思政课”品牌,组织2000多支师生研学团队沿着“总书记的甘肃足迹”开展实践活动,让思政教育在沉浸式体验中焕发新生机。
各类课程与思政教育(jiàoyù)同向同行
在敦煌中学的“莫高窟(kū)壁画临摹室”,高二(gāoèr)学生李媛正在复原第220窟的药师经变图,“每一笔勾勒都让我感受到古人的匠心”。李媛说,同学们制作属于自己的九色鹿、飞天等(děng)具有敦煌文化(wénhuà)元素的形象成了校园新风尚。
北京实验二小兰州分校的“非遗思政课”别具特色(tèsè),刺绣、刻葫芦、陇剧等(děng)16个(gè)“非遗”项目开展得如火如荼。该校党总支书记崔素琰介绍(jièshào),近年来,学校坚持从课程质量、育人阵地、特色课程、常态实践等4个方面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频共振。
数学(shùxué)课堂,高铁里程折线图勾勒出科技强国(qiángguó)曲线;美术长廊,《开国大典》的临摹笔触激荡红色血脉……天水市实验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石瑞介绍,学校(xuéxiào)将(jiāng)思政教育融入各学科,形成“科科有思政、堂堂见育人”的生动局面。
近年来,甘肃教育系统依托敦煌文化(wénhuà)(wénhuà)等独特文化资源,编写义务教育地方教材《健康成长》,设置红色文化、中医药文化等32个专题,推动建设敦煌文化、红色文化等思政实践育人圈(quān)。
同时,甘肃探索形成“文化和思政元素融合、理论和实践一体”的育人模式,开齐开足国家课程,推动中小学生(xuéshēng)人手一册(rénshǒuyīcè)学好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zhōngguó)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将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融入(róngrù)思政教育,体系化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三进”。
“思政课教学要紧扣(jǐnkòu)时代脉搏,紧贴生活实际,让时代气息和鲜活的事例走进课堂(kètáng),走进学生心里。”天水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jiàoyùjú)党组书记、局长杨瑞峰说。
在兰州地铁(dìtiě)2号线,“思政主题专列”成为流动的“风景线”;在广大社区乡村(xiāngcūn),“大学生宣讲团”以(yǐ)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形式,让党的创新理论(lǐlùn)“飞入寻常百姓家”;在短视频平台,“陇原思政微课堂”已成网红,单条播放量超百万……
近年来,甘肃教育系统积极打造“理响校园·培根铸魂”理论宣讲品牌,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情景剧、辩论赛等形式,增强思政(sīzhèng)课吸引力。同时,推出“陇人骄子思政课堂”“陇原(lǒngyuán)思政大讲堂”“开学(kāixué)第一课”等4个“云上大思政”品牌,实施中小学“家访(jiāfǎng)进万家”活动,凝聚起家校社协同(xiétóng)育人合力。
在兰州交通大学,一堂以“中国高铁发展”为主题的(de)思政课(kè)让学生们印象深刻。课上,中铁兰州局工程师现场分享;课后,学生实地观摩高铁调度系统,“这样的课太酷啦!学到了(le)知识,还感受到了国家发展的自豪感(zìháogǎn)”。
在兰州市第八十一中学,思政课变成“红色(hóngsè)(hóngsè)题材”展演,读(dú)一本红色经典、讲一个红色故事、唱一首红色歌曲、看一部红色电影成为校园常态。“我们创新有温度的课堂形态,将红色教育转化为可(kě)感知、可参与、可传承的生动实践,涵养学生(xuéshēng)家国情怀。”学校党总支书记慕清泉说。
近年来,甘肃大力实施“一校一品”传承红色(hóngsè)基因行动,组织百万中小学生向家长讲(jiǎng)红色故事,分片区建成5个红色文化育人共同体,建成红色基因传承阵地542个、省级红色基因传承示范校40所(suǒ)。《血色高台》《大豆谣》等话剧和交响合唱(héchàng)组曲《南梁颂》等走进校园,擦亮了红色文化育人“甘肃品牌(pǐnpái)”。
2024年,甘肃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组织开展“百万师生唱响祖国”爱(ài)国歌曲接力传唱(chuánchàng)活动,200多万师生唱响了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shèhuìzhǔyì)的时代强音,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
从课堂到社会(shèhuì),从理论(lǐlùn)到实践……在(zài)陇原大地,“大思政课”的(de)甘肃品牌(pǐnpái)正在绽放光芒。甘肃省委教育工委委员、专职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成员郑钰表示,大中小学生在实践中磨炼意志品格、触摸时代脉搏,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在传承红色基因中赓续红色血脉,上好入脑入心的“大思政课”。
文字(wénzì) | 尹晓军 杨争荣
来源 | 《中国教育报(bào)》2025年05月29日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