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成功入选“2025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重磅!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成功入选“2025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重磅!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成功入选“2025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江西省教育考试院(kǎoshìyuàn)发布
《江西省2025年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zhāoshēng)工作规定》
一、高中阶段学校考试(kǎoshì)招生
江西省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工作(gōngzuò)由省级统筹,各市、县(区(qū))教育局、中招委组织实施。
按照《关于做好江西省2025年(nián)初中学业(xuéyè)水平考试(中考)报名工作的通知》(赣考院中〔2025〕1号)执行。
从2026年开始,初三年级和初二年级学生报名参加我省(wǒshěng)初中学业水平(shuǐpíng)考试(中考)均应核验二代居民身份证。
初三年级: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测试(cèshì))、物理、化学、道德(dàodé)与法治(fǎzhì)、历史、体育与健康。其中,道德与法治、历史实行合卷考试(开卷),物理、化学实行同场分卷考试。
初二年级:地理、生物(shēngwù)实行合卷考试。各设区市可根据本地实际推进(tuījìn)地理和生物机考改革。
初三(chūsān)年级:语文120分(fēn)(fēn),数学120分,英语120分(含听力20分),物理85分(含实验5分),化学75分(含实验5分),道德与法治80分,历史80分,体育与健康60分。
初二年级:地理50分(fēn),生物55分(含实验5分)。
地理和生物(shēngwù)是否作为录取计分科目,由各设区市自主确定。
初三年级文化科目(kēmù)考试时间为6月17日至(rìzhì)6月19日,初二年级文化科目考试时间为6月20日。体育与健康考试和物理、化学(huàxué)、生物实验操作考核时间由各设区市自行安排。
体育与健康考试按照(ànzhào)《江西省(jiāngxīshěng)教育厅关于认真做好2025年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工作的通知》(赣教体艺字〔2025〕3号)要求执行(zhíxíng)。
所有中高职(gāozhí)一体化长学制、普通中专学校原则上不组织专业(zhuānyè)加试和面试,凡需组织专业加试和面试的院校,须将专业加试和面试实施方案上报(shàngbào)省教育考试院,经批准后方可组织实施。
英语听力测试(cèshì)时间为15分钟,在全省统一规定的英语考试时间内,各考点(gèkǎodiǎn)统一播放录音光盘。
听力残疾的考生可凭听力残疾证明或三级以上的医疗机构专项鉴定证明选择英语听力(yīngyǔtīnglì)免试,其(qí)英语科目总分(zǒngfēn)按(àn)考生笔试分数×1.2计算。听力残疾的考生如选择参加英语听力测试,以英语听力测试成绩计入总分。
考点(kǎodiǎn)设置要坚持以生(yǐshēng)为本,以确保师生人身安全和考试安全为前提,各地要遵循合理设置、严格认定、动态调整、注重实效的原则,科学谋划(móuhuà)、因地制宜、一县一策设置考点。
考试统一使用(shǐyòng)金属探测仪安检入场,实行循环交叉监考。初三(chūsān)年级考生凭二代居民身份证和准考证入场考试。
残疾考生需要在考试(kǎoshì)过程中提供(tígōng)“合理便利”服务的,可向县(区)教育考试机构提出书面(shūmiàn)申请。具体办法参照教育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残疾人参加普通(pǔtōng)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管理规定》(教学〔2017〕4号)执行。
评卷工作(gōngzuò)由(yóu)各设区市组(zǔ)织实施。各设区市成立(chénglì)评卷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管理、协调本辖区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评卷工作,严格执行《关于做好江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评卷工作的通知》(赣考院中〔2022〕3号)要求,成立综合(zōnghé)评卷组、学科评卷组和质检组,组织试评,并建立主观性试题“一题多评”制度和抽检复核制度,确保评卷质量(zhìliàng)。
各类(lèi)高中阶段学校(xuéxiào)录取新生原则上按普通高中类和中职类的顺序进行。
(1)坚持属地(shǔdì)招生。持续巩固普通高中招生改革成果。公办、民办普通高中实行属地招生,严格按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招生计划、范围、标准、批次和(hé)方式(fāngshì)同步招生。原则上县域普通高中应在本县域内招生,城区普通高中(含市属高中、高校附属中学)应在所在城区或(huò)若干城区内招生,具体招生范围由(yóu)各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确定。
(2)科学编制计划。各设区市要加强本(běn)区域学龄人口变化监测,综合(zōnghé)考虑本地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目标、普职融通协调发展、普通高中(pǔtōnggāozhōng)教育资源等因素,科学编制本行政区域内公办、民办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并报省教育厅(jiàoyùtīng)。普通高中学校起始年级不得新增大班额。各地要落实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政策,确保分配比例(fēnpèibǐlì)不低于70%,做到均衡生招生指标到校。报考普通高中均衡招生,只限于在籍应届初中毕业生(指学籍在本校,且初一至初三年级均在本校学习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含(hán)按规定正常(zhèngcháng)转学和休学(xiūxué)学生)。
(3)规范(guīfàn)自主招生(zhāoshēng)。各地要积极推进普通高中(pǔtōnggāozhōng)多样化发展,可选择外语、艺术、体育、科技等特色办学相对成熟的(de)(de)学校以及经省(shěng)教育厅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校,按照《关于进一步规范普通高中自主招生工作的通知》(赣教基字〔2024〕17号)要求分配一定数量的自主招生计划。各校(gèxiào)自主招生计划应控制在(zài)当年该校招生计划总数的5%以内,国家、省、设区市确定的普通高中特色学校可适当放宽。各设区市自主招生规模数量原则上不超过本设区市普通高中招生计划总数的5%,具体(jùtǐ)由各设区市统筹确定。各地制定自主招生办法(bànfǎ),经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公(gōng)布(公布时间(shíjiān)不少于1个(gè)月(yuè)),于6月5日前报省教育厅基教处。自主招生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后(hòu)进行,招生结果要在官网公示,时间不少于1周。自主招生的学生应独立编班,就读期间不得转入普通班级。所有公、民办普通高中均不得招收直升生,教育部批准具有高校保送生资格的学校除外,直升数量和具体招生办法由学校制定报主管(zhǔguǎn)教育部门审核批准后施行。海军航空实验班具体报考和录取办法按照《关于做好2025年度江西省海军航空实验班的通知》(赣教基字〔2025〕4号)要求执行。其他特殊(tèshū)类型招生须报省教育厅同意。
(4)规范随迁(suíqiān)(suíqiān)子女招录。各地要认真落实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流入地参加(cānjiā)高中(gāozhōng)阶段学校考试(kǎoshì)招生政策,对(duì)回户籍(hùjí)地参加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的(de)随迁子女,户籍地和(hé)流入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妥善做好考试招生报名服务工作(gōngzuò),保障随迁子女能在户籍地顺利参加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并(bìng)按照我省有关政策要求,妥善做好符合条件随迁子女的录取工作。对在省外以及跨设区市参加高中阶段学校考试,回户籍所在地录取的随迁子女,由各设区市根据学生考试所在地录取分数线、学生分数、本地录取分数线等(děng)制定具体招生录取办法,招生计划由各地在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后报省教育厅。(本地户籍要求:以家庭为单位的居民户籍,且3年内未办理户籍迁移手续。学校或其他单位集体户籍、投靠亲属户籍、与户主无亲属关系户籍等不作为普通高中招录的户籍依据。)
(5)严格落实学籍(xuéjí)管理规定。各地要严格执行《江西省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修订)》(赣(gàn)教规字〔2022〕8号),督促指导所有学校在(zài)春、秋季开学后定期核查学生入学、返学情况,规范办理学籍异动、流转等业务,确保“人籍一致”。严禁违规(wéiguī)办理转学,严禁招收借读生(旁听生)、收取(shōuqǔ)借读费。普通高中要严格按照“江西省高中阶段学校招生(zhāoshēng)电子化管理平台”(以下(yǐxià)简称管理平台)录取名单建立学籍,确保招生计划、录取名单、学籍注册(zhùcè)、实际就读(jiùdú)学校一致。对没有平台录取信息的学生一律不得发起(fāqǐ)或审核通过,严禁超计划招生。未注册初中学籍的,不得参加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不得注册高中学籍。
(6)严格落实招生政策“九个严禁(yánjìn)”。严禁以任何(rènhé)形式提前组织招生、免试招生、超计划招生、违规跨区域招生;严禁学校间(jiān)混合招生、招生后违规办理转学;严禁公办学校参与举办的(de)民办学校(mínbànxuéxiào)以公办学校名义招揽生源(shēngyuán);严禁与社会培训机构联合组织以选拔生源为目的的各类考试,或采用社会培训机构组织的考试结果作为招生依据;严禁以高额物质奖励、免收学费、虚假宣传等(děng)方式争抢生源;严禁招收已被中等职业学校录取的学生;严禁招收借读生、人籍(rénjí)分离、空挂学籍;严禁收取择校费、与招生入学挂钩的赞助费以及跨学期收取学费;严禁公布、宣传、炒作“中考状元(zhuàngyuán)”和升学率。
(1)全省中高职一体化长学制招生计划由(yóu)省教育厅编制下达;省属中职(zhōngzhí)学校三年制招生计划由学校根据办学条件自主确定后报主管部门和省教育厅;市、县属中职学校三年制招生计划由设区(shèqū)市教育行政部门按照省教育厅有关规定分县(区)或分校下达;技工学校(技师学院(xuéyuàn))招生计划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确定。
(2)中高职一体化长学制和(hé)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技师学院)的录取工作(gōngzuò)按照权限分别由省教育考试院、设区市教育局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shèhuìbǎozhàng)部门统筹安排(tǒngchóuānpái)实施。其中,中高职一体化长学制和普通中专的录取由省教育考试院负责;市、县属职业高中录取工作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录取工作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中职类学校原则上应在管理平台按照志愿(zhìyuàn)批次(pīcì)进行录取,志愿批次录取结束(jiéshù)后,如未完成招生(zhāoshēng)计划,可实行(shíxíng)自主招生,并统一在管理平台办理录取手续。录取至普通中专和职业高中的学生原则上应参加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考)。
(3)省中招委(zhāowěi)划定全省中高职一体化长学制录取的(de)最低控制分数线。
(4)2025年中(zhōng)高职一体化长学制的录取由省教育(jiàoyù)考试院按照招生(zhāoshēng)计划、考生院校志愿(zhìyuàn)、考生专业志愿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对平行志愿投档录取后未完成的招生计划,进行网上(wǎngshàng)征集志愿,征集志愿后仍未完成招生计划的院校,可由招生院校按照有关要求自主招生录取。录取至中高职一体化长学制的初中毕业生必须参加(cānjiā)当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考)。
(5)普通中专招收应届、历届初中毕业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学生(xuéshēng),在规定的时间内,由普通中专学校将考生报名序号(xùhào)、准考证号等基本信息录入管理平台,在系统中进行本省和外省(wàishěng)学籍核查并办理录取。
(6)高中转录生的(de)录取。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xuéshēng)学籍管理办法〉的通知》(教职成(chéng)〔2010〕7号)规定,普通高中(pǔtōnggāozhōng)在校生如需(rúxū)转入三年制普通中专、职业高中非师范专业就读(jiùdú)的,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直接转入一年级跟班就读,二年级及三年级学生转录应在校学习满2年。本省普通高中毕业生转录到三年制普通中专、职业高中非师范专业就读的学制为一年,且(qiě)不得参加“三校生”高考。职业高中转录到普通中专参照普通高中办理。
(7)各(gè)职业院校严禁招收外省户籍高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力人员就读一年制中职(zhōngzhí),停止二年制(èrniánzhì)高中转录师范类专业招生;严禁在管理平台之外招生;严禁以任何(rènhé)形式提前招生;严禁任何单位(dānwèi)和个人强迫应届初中毕业生放弃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报名、填报志愿、参加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严禁强制填报指定院校志愿。
(8)本科高校不得招收各类(gèlèi)形式(xíngshì)的中职教育学生,不得招收初中毕业(bìyè)起点的五年制高职教育学生,高职院校不得招收初中毕业起点的三年制中职教育学生(江西艺术职业学院部分艺术类专业除外)。
(五)有关(yǒuguān)优惠政策规定
1.公安英烈和(hé)因公牺牲伤残公安民警子女报考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按照《江西省公安英烈和因公牺牲伤残公安民警子女教育优待(yōudài)工作实施细则》(赣公字〔2018〕58号)具体规定执行(zhíxíng)。
2.司法行政机关人民警察(rénmínjǐngchá)(rénmínjǐngchá)英烈(yīngliè)和因公牺牲伤残人民警察子女报考普通高中(pǔtōnggāozhōng)、中等职业学校,按照《江西省司法行政机关人民警察英烈和因公牺牲伤残人民警察子女教育优待工作实施细则》(赣司人字〔2020〕9号)具体规定执行。
3.军人子女报考普通高中、中等职业(zhōngděngzhíyè)学校,参照《关于印发〈江西省(jiāngxīshěng)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工作实施细则〉的通知》(赣政(gànzhèng)〔2022〕302号)具体规定执行。
4.国家综合性消防(xiāofáng)救援(jiùyuán)人员(rényuán)子女报考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参照《关于印发〈江西省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人员及其子女教育优待工作实施细则〉的(de)通知》(赣应急字〔2019〕49号)具体规定执行。
5.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牺牲被认定为烈士的一线医务人员的子女,在入学(rùxué)升学方面(fāngmiàn)参照公安烈士子女优待政策执行。
6.农村二女不再(bùzài)(bùzài)生育和农村独生子女(zǐnǚ)家庭子女加10分。(2016年1月1日后出生的农村二女和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子女,不再享受中考优惠加分政策)
7.华侨(huáqiáo)子女、归侨及其(jíqí)子女、港澳同胞子女、台籍青少年考生加10分。
8.少数民族聚居乡(村)的(de)少数民族考生加(jiā)10分。少数民族考生优惠(yōuhuì)加分对象,根据江西省民族宗教事务局、江西省教育厅、江西省公安厅《关于印发〈江西省少数民族考生民族成份审核确认办法(试行)〉的通知》(赣民宗字〔2010〕20号(hào))文件审核确认。散居的少数民族考生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lùqǔ)。
考生(kǎoshēng)能同时享受(xiǎngshòu)几种优惠时,只能享受其中最优惠的一种。享受优惠的考生均应按有关规定,向所在县(区)教育考试机构交验原始证件并交影印件(影印件须经教育考试机构负责人签字、盖章(gàizhāng))进入档案。发现弄虚作假(nòngxūzuòjiǎ)的,取消考生录取资格,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二、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工作的组织领导(lǐngdǎo)
各级教育(jiàoyù)行政部门和教育考试机构要(yào)认真贯彻落实(luòshí)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教育部关于(guānyú)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二[2016]4号)、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西省(jiāngxīshěng)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赣教发[2018]5号),严格规范(guīfàn)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工作(gōngzuò),实施“阳光工程”,办好人民更加满意的教育考试。
(一)深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促进高中阶段(jiēduàn)教育健康发展
各地要根据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xuéshēng)综合素质评价改革(gǎigé)的通知》(赣教基〔2020〕44号)要求,加强统筹谋划,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指导初中学校(xuéxiào)(xuéxiào)做好评价工作(gōngzuò)。各地要进一步完善本地(běndì)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实行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按照考生填报志愿,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和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管理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fāzhǎn),健康成长,维护教育公平。
(二)优化高中阶段教育结构,构建职普融通协调(xiétiáo)发展的办学新格局
各地要按照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guāny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根据区域经济社会(jīngjìshèhuì)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和本地(běndì)初中(chūzhōng)毕业生的实际数量等,按照本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教育资源现状,优化教育结构,科学配置教育资源,因地制宜,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rónghé),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
(三)明确招生管理责任,确保高中阶段学校(xuéxiào)招生规范有序
高中(gāozhōng)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工作(gōngzuò)实行“省级统筹、市级组织、县(区)实施”的(de)管理机制。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各地要(yào)层层落实考试招生管理责任,依据本规定等文件精神,制定本地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实施方案(shíshīfāngàn)。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xíngzhèngbùmén)要完善招生工作机制,统一组织实施,7月上旬公布考生成绩、普通高中类最低录取分数线和(hé)最低等级控制线,普通高中类集中录取于8月上旬完成。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要明确职责分工(fēngōng),细化实施环节。各地要强化(qiánghuà)监管责任制,保证全过程、全方位监管,在考试组织、招生录取和学籍注册等关键环节做到精准监管。
(四)加强数据安全管理,提升高中阶段(jiēduàn)学校招生工作信息化水平
各地要(yào)健全数据安全责任体系,坚持“谁(shuí)主管谁负责、谁运营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遵循报名、考试、评卷、录取数据安全和考生个人信息保护(bǎohù)相关法律法规,按照网络安全等级保护要求落实相关数据安全保障措施,提升防(fáng)入侵、防泄漏、防滥用、防窃取能力。
要用好管理平台,将高中(gāozhōng)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全过程(quánguòchéng)纳入平台统一管理,提升考生报名、志愿填报、考务管理、计划(jìhuà)管理、录取管理、数据(shùjù)统计上报等招生录取全过程信息化水平,切实(qièshí)保障普通高中和(hé)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机会公平、程序公正。各地(gèdì)教育考试机构须按照管理平台的要求和统一的信息报送标准,按时、准确上传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报名、考试成绩、录取等信息,录取数据须于10月20日之前上传至管理平台。
三(sān)、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工作的监督管理
各市、县(区)教育(jiàoyù)(jiàoyù)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压实招生管理(guǎnlǐ)责任,认真落实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考试机构和学校一把手负责制。各地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本地考试招生工作(gōngzuò)方案,会同相关部门健全协调机制,完善(wánshàn)应急预案,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置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各地要(yào)大力推进“阳光招生”,积极(jījí)做好宣传引导,不断完善考试(kǎoshì)招生信息公开(gōngkāi)制度,多形式、多渠道做好政策宣传和(hé)解读服务工作,建立健全信息发布机制,公布举报电话,畅通举报申诉(shēnsù)受理渠道,做到招生政策公开、招生资格公开、招生计划公开、考生资格公开、录取程序公开、录取结果公开等(děng),积极主动(jījízhǔdòng)接受考生、学校和社会的监督。要印制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招生相关宣传材料,张贴至每所初中学校、每个初三毕业班级。认真做好风险评估,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广大家长树立科学教育观念。
按照隶属关系,各设区市(shì)教育(jiàoyù)行政部门要适时开展逐校排查,及时纠正(jiūzhèng)和严肃查处各种违规违纪(wéijì)招生行为。地方教育督导部门要将招生入学工作纳入责任(zérèn)督学日常督导范围,适时对招生入学政策落实情况开展督导。要健全违规招生查处和责任追究机制(jīzhì),对招生工作把关不严、监管不力、违规建立学籍的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考试机构,依规依纪追究有关单位及当事人(dāngshìrén)、责任人的责任。要完善违纪举报和申诉受理机制,加强对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和招生录取等各个环节(gègèhuánjié)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

江西省教育考试院(kǎoshìyuàn)发布
《江西省2025年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zhāoshēng)工作规定》

一、高中阶段学校考试(kǎoshì)招生
江西省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工作(gōngzuò)由省级统筹,各市、县(区(qū))教育局、中招委组织实施。
按照《关于做好江西省2025年(nián)初中学业(xuéyè)水平考试(中考)报名工作的通知》(赣考院中〔2025〕1号)执行。
从2026年开始,初三年级和初二年级学生报名参加我省(wǒshěng)初中学业水平(shuǐpíng)考试(中考)均应核验二代居民身份证。
初三年级: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测试(cèshì))、物理、化学、道德(dàodé)与法治(fǎzhì)、历史、体育与健康。其中,道德与法治、历史实行合卷考试(开卷),物理、化学实行同场分卷考试。
初二年级:地理、生物(shēngwù)实行合卷考试。各设区市可根据本地实际推进(tuījìn)地理和生物机考改革。
初三(chūsān)年级:语文120分(fēn)(fēn),数学120分,英语120分(含听力20分),物理85分(含实验5分),化学75分(含实验5分),道德与法治80分,历史80分,体育与健康60分。
初二年级:地理50分(fēn),生物55分(含实验5分)。
地理和生物(shēngwù)是否作为录取计分科目,由各设区市自主确定。
初三年级文化科目(kēmù)考试时间为6月17日至(rìzhì)6月19日,初二年级文化科目考试时间为6月20日。体育与健康考试和物理、化学(huàxué)、生物实验操作考核时间由各设区市自行安排。

体育与健康考试按照(ànzhào)《江西省(jiāngxīshěng)教育厅关于认真做好2025年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工作的通知》(赣教体艺字〔2025〕3号)要求执行(zhíxíng)。
所有中高职(gāozhí)一体化长学制、普通中专学校原则上不组织专业(zhuānyè)加试和面试,凡需组织专业加试和面试的院校,须将专业加试和面试实施方案上报(shàngbào)省教育考试院,经批准后方可组织实施。
英语听力测试(cèshì)时间为15分钟,在全省统一规定的英语考试时间内,各考点(gèkǎodiǎn)统一播放录音光盘。
听力残疾的考生可凭听力残疾证明或三级以上的医疗机构专项鉴定证明选择英语听力(yīngyǔtīnglì)免试,其(qí)英语科目总分(zǒngfēn)按(àn)考生笔试分数×1.2计算。听力残疾的考生如选择参加英语听力测试,以英语听力测试成绩计入总分。
考点(kǎodiǎn)设置要坚持以生(yǐshēng)为本,以确保师生人身安全和考试安全为前提,各地要遵循合理设置、严格认定、动态调整、注重实效的原则,科学谋划(móuhuà)、因地制宜、一县一策设置考点。
考试统一使用(shǐyòng)金属探测仪安检入场,实行循环交叉监考。初三(chūsān)年级考生凭二代居民身份证和准考证入场考试。
残疾考生需要在考试(kǎoshì)过程中提供(tígōng)“合理便利”服务的,可向县(区)教育考试机构提出书面(shūmiàn)申请。具体办法参照教育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残疾人参加普通(pǔtōng)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管理规定》(教学〔2017〕4号)执行。
评卷工作(gōngzuò)由(yóu)各设区市组(zǔ)织实施。各设区市成立(chénglì)评卷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管理、协调本辖区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评卷工作,严格执行《关于做好江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评卷工作的通知》(赣考院中〔2022〕3号)要求,成立综合(zōnghé)评卷组、学科评卷组和质检组,组织试评,并建立主观性试题“一题多评”制度和抽检复核制度,确保评卷质量(zhìliàng)。
各类(lèi)高中阶段学校(xuéxiào)录取新生原则上按普通高中类和中职类的顺序进行。
(1)坚持属地(shǔdì)招生。持续巩固普通高中招生改革成果。公办、民办普通高中实行属地招生,严格按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招生计划、范围、标准、批次和(hé)方式(fāngshì)同步招生。原则上县域普通高中应在本县域内招生,城区普通高中(含市属高中、高校附属中学)应在所在城区或(huò)若干城区内招生,具体招生范围由(yóu)各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确定。
(2)科学编制计划。各设区市要加强本(běn)区域学龄人口变化监测,综合(zōnghé)考虑本地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目标、普职融通协调发展、普通高中(pǔtōnggāozhōng)教育资源等因素,科学编制本行政区域内公办、民办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并报省教育厅(jiàoyùtīng)。普通高中学校起始年级不得新增大班额。各地要落实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政策,确保分配比例(fēnpèibǐlì)不低于70%,做到均衡生招生指标到校。报考普通高中均衡招生,只限于在籍应届初中毕业生(指学籍在本校,且初一至初三年级均在本校学习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含(hán)按规定正常(zhèngcháng)转学和休学(xiūxué)学生)。
(3)规范(guīfàn)自主招生(zhāoshēng)。各地要积极推进普通高中(pǔtōnggāozhōng)多样化发展,可选择外语、艺术、体育、科技等特色办学相对成熟的(de)(de)学校以及经省(shěng)教育厅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校,按照《关于进一步规范普通高中自主招生工作的通知》(赣教基字〔2024〕17号)要求分配一定数量的自主招生计划。各校(gèxiào)自主招生计划应控制在(zài)当年该校招生计划总数的5%以内,国家、省、设区市确定的普通高中特色学校可适当放宽。各设区市自主招生规模数量原则上不超过本设区市普通高中招生计划总数的5%,具体(jùtǐ)由各设区市统筹确定。各地制定自主招生办法(bànfǎ),经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公(gōng)布(公布时间(shíjiān)不少于1个(gè)月(yuè)),于6月5日前报省教育厅基教处。自主招生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后(hòu)进行,招生结果要在官网公示,时间不少于1周。自主招生的学生应独立编班,就读期间不得转入普通班级。所有公、民办普通高中均不得招收直升生,教育部批准具有高校保送生资格的学校除外,直升数量和具体招生办法由学校制定报主管(zhǔguǎn)教育部门审核批准后施行。海军航空实验班具体报考和录取办法按照《关于做好2025年度江西省海军航空实验班的通知》(赣教基字〔2025〕4号)要求执行。其他特殊(tèshū)类型招生须报省教育厅同意。
(4)规范随迁(suíqiān)(suíqiān)子女招录。各地要认真落实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流入地参加(cānjiā)高中(gāozhōng)阶段学校考试(kǎoshì)招生政策,对(duì)回户籍(hùjí)地参加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的(de)随迁子女,户籍地和(hé)流入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妥善做好考试招生报名服务工作(gōngzuò),保障随迁子女能在户籍地顺利参加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并(bìng)按照我省有关政策要求,妥善做好符合条件随迁子女的录取工作。对在省外以及跨设区市参加高中阶段学校考试,回户籍所在地录取的随迁子女,由各设区市根据学生考试所在地录取分数线、学生分数、本地录取分数线等(děng)制定具体招生录取办法,招生计划由各地在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后报省教育厅。(本地户籍要求:以家庭为单位的居民户籍,且3年内未办理户籍迁移手续。学校或其他单位集体户籍、投靠亲属户籍、与户主无亲属关系户籍等不作为普通高中招录的户籍依据。)
(5)严格落实学籍(xuéjí)管理规定。各地要严格执行《江西省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修订)》(赣(gàn)教规字〔2022〕8号),督促指导所有学校在(zài)春、秋季开学后定期核查学生入学、返学情况,规范办理学籍异动、流转等业务,确保“人籍一致”。严禁违规(wéiguī)办理转学,严禁招收借读生(旁听生)、收取(shōuqǔ)借读费。普通高中要严格按照“江西省高中阶段学校招生(zhāoshēng)电子化管理平台”(以下(yǐxià)简称管理平台)录取名单建立学籍,确保招生计划、录取名单、学籍注册(zhùcè)、实际就读(jiùdú)学校一致。对没有平台录取信息的学生一律不得发起(fāqǐ)或审核通过,严禁超计划招生。未注册初中学籍的,不得参加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不得注册高中学籍。
(6)严格落实招生政策“九个严禁(yánjìn)”。严禁以任何(rènhé)形式提前组织招生、免试招生、超计划招生、违规跨区域招生;严禁学校间(jiān)混合招生、招生后违规办理转学;严禁公办学校参与举办的(de)民办学校(mínbànxuéxiào)以公办学校名义招揽生源(shēngyuán);严禁与社会培训机构联合组织以选拔生源为目的的各类考试,或采用社会培训机构组织的考试结果作为招生依据;严禁以高额物质奖励、免收学费、虚假宣传等(děng)方式争抢生源;严禁招收已被中等职业学校录取的学生;严禁招收借读生、人籍(rénjí)分离、空挂学籍;严禁收取择校费、与招生入学挂钩的赞助费以及跨学期收取学费;严禁公布、宣传、炒作“中考状元(zhuàngyuán)”和升学率。
(1)全省中高职一体化长学制招生计划由(yóu)省教育厅编制下达;省属中职(zhōngzhí)学校三年制招生计划由学校根据办学条件自主确定后报主管部门和省教育厅;市、县属中职学校三年制招生计划由设区(shèqū)市教育行政部门按照省教育厅有关规定分县(区)或分校下达;技工学校(技师学院(xuéyuàn))招生计划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确定。
(2)中高职一体化长学制和(hé)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技师学院)的录取工作(gōngzuò)按照权限分别由省教育考试院、设区市教育局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shèhuìbǎozhàng)部门统筹安排(tǒngchóuānpái)实施。其中,中高职一体化长学制和普通中专的录取由省教育考试院负责;市、县属职业高中录取工作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录取工作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中职类学校原则上应在管理平台按照志愿(zhìyuàn)批次(pīcì)进行录取,志愿批次录取结束(jiéshù)后,如未完成招生(zhāoshēng)计划,可实行(shíxíng)自主招生,并统一在管理平台办理录取手续。录取至普通中专和职业高中的学生原则上应参加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考)。
(3)省中招委(zhāowěi)划定全省中高职一体化长学制录取的(de)最低控制分数线。
(4)2025年中(zhōng)高职一体化长学制的录取由省教育(jiàoyù)考试院按照招生(zhāoshēng)计划、考生院校志愿(zhìyuàn)、考生专业志愿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对平行志愿投档录取后未完成的招生计划,进行网上(wǎngshàng)征集志愿,征集志愿后仍未完成招生计划的院校,可由招生院校按照有关要求自主招生录取。录取至中高职一体化长学制的初中毕业生必须参加(cānjiā)当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考)。
(5)普通中专招收应届、历届初中毕业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学生(xuéshēng),在规定的时间内,由普通中专学校将考生报名序号(xùhào)、准考证号等基本信息录入管理平台,在系统中进行本省和外省(wàishěng)学籍核查并办理录取。
(6)高中转录生的(de)录取。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xuéshēng)学籍管理办法〉的通知》(教职成(chéng)〔2010〕7号)规定,普通高中(pǔtōnggāozhōng)在校生如需(rúxū)转入三年制普通中专、职业高中非师范专业就读(jiùdú)的,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直接转入一年级跟班就读,二年级及三年级学生转录应在校学习满2年。本省普通高中毕业生转录到三年制普通中专、职业高中非师范专业就读的学制为一年,且(qiě)不得参加“三校生”高考。职业高中转录到普通中专参照普通高中办理。
(7)各(gè)职业院校严禁招收外省户籍高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力人员就读一年制中职(zhōngzhí),停止二年制(èrniánzhì)高中转录师范类专业招生;严禁在管理平台之外招生;严禁以任何(rènhé)形式提前招生;严禁任何单位(dānwèi)和个人强迫应届初中毕业生放弃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报名、填报志愿、参加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严禁强制填报指定院校志愿。
(8)本科高校不得招收各类(gèlèi)形式(xíngshì)的中职教育学生,不得招收初中毕业(bìyè)起点的五年制高职教育学生,高职院校不得招收初中毕业起点的三年制中职教育学生(江西艺术职业学院部分艺术类专业除外)。
(五)有关(yǒuguān)优惠政策规定
1.公安英烈和(hé)因公牺牲伤残公安民警子女报考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按照《江西省公安英烈和因公牺牲伤残公安民警子女教育优待(yōudài)工作实施细则》(赣公字〔2018〕58号)具体规定执行(zhíxíng)。
2.司法行政机关人民警察(rénmínjǐngchá)(rénmínjǐngchá)英烈(yīngliè)和因公牺牲伤残人民警察子女报考普通高中(pǔtōnggāozhōng)、中等职业学校,按照《江西省司法行政机关人民警察英烈和因公牺牲伤残人民警察子女教育优待工作实施细则》(赣司人字〔2020〕9号)具体规定执行。
3.军人子女报考普通高中、中等职业(zhōngděngzhíyè)学校,参照《关于印发〈江西省(jiāngxīshěng)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工作实施细则〉的通知》(赣政(gànzhèng)〔2022〕302号)具体规定执行。
4.国家综合性消防(xiāofáng)救援(jiùyuán)人员(rényuán)子女报考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参照《关于印发〈江西省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人员及其子女教育优待工作实施细则〉的(de)通知》(赣应急字〔2019〕49号)具体规定执行。
5.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牺牲被认定为烈士的一线医务人员的子女,在入学(rùxué)升学方面(fāngmiàn)参照公安烈士子女优待政策执行。
6.农村二女不再(bùzài)(bùzài)生育和农村独生子女(zǐnǚ)家庭子女加10分。(2016年1月1日后出生的农村二女和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子女,不再享受中考优惠加分政策)
7.华侨(huáqiáo)子女、归侨及其(jíqí)子女、港澳同胞子女、台籍青少年考生加10分。
8.少数民族聚居乡(村)的(de)少数民族考生加(jiā)10分。少数民族考生优惠(yōuhuì)加分对象,根据江西省民族宗教事务局、江西省教育厅、江西省公安厅《关于印发〈江西省少数民族考生民族成份审核确认办法(试行)〉的通知》(赣民宗字〔2010〕20号(hào))文件审核确认。散居的少数民族考生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lùqǔ)。
考生(kǎoshēng)能同时享受(xiǎngshòu)几种优惠时,只能享受其中最优惠的一种。享受优惠的考生均应按有关规定,向所在县(区)教育考试机构交验原始证件并交影印件(影印件须经教育考试机构负责人签字、盖章(gàizhāng))进入档案。发现弄虚作假(nòngxūzuòjiǎ)的,取消考生录取资格,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二、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工作的组织领导(lǐngdǎo)
各级教育(jiàoyù)行政部门和教育考试机构要(yào)认真贯彻落实(luòshí)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教育部关于(guānyú)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二[2016]4号)、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西省(jiāngxīshěng)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赣教发[2018]5号),严格规范(guīfàn)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工作(gōngzuò),实施“阳光工程”,办好人民更加满意的教育考试。
(一)深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促进高中阶段(jiēduàn)教育健康发展
各地要根据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xuéshēng)综合素质评价改革(gǎigé)的通知》(赣教基〔2020〕44号)要求,加强统筹谋划,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指导初中学校(xuéxiào)(xuéxiào)做好评价工作(gōngzuò)。各地要进一步完善本地(běndì)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实行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按照考生填报志愿,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和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管理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fāzhǎn),健康成长,维护教育公平。
(二)优化高中阶段教育结构,构建职普融通协调(xiétiáo)发展的办学新格局
各地要按照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guāny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根据区域经济社会(jīngjìshèhuì)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和本地(běndì)初中(chūzhōng)毕业生的实际数量等,按照本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教育资源现状,优化教育结构,科学配置教育资源,因地制宜,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rónghé),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
(三)明确招生管理责任,确保高中阶段学校(xuéxiào)招生规范有序
高中(gāozhōng)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工作(gōngzuò)实行“省级统筹、市级组织、县(区)实施”的(de)管理机制。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各地要(yào)层层落实考试招生管理责任,依据本规定等文件精神,制定本地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实施方案(shíshīfāngàn)。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xíngzhèngbùmén)要完善招生工作机制,统一组织实施,7月上旬公布考生成绩、普通高中类最低录取分数线和(hé)最低等级控制线,普通高中类集中录取于8月上旬完成。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要明确职责分工(fēngōng),细化实施环节。各地要强化(qiánghuà)监管责任制,保证全过程、全方位监管,在考试组织、招生录取和学籍注册等关键环节做到精准监管。
(四)加强数据安全管理,提升高中阶段(jiēduàn)学校招生工作信息化水平
各地要(yào)健全数据安全责任体系,坚持“谁(shuí)主管谁负责、谁运营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遵循报名、考试、评卷、录取数据安全和考生个人信息保护(bǎohù)相关法律法规,按照网络安全等级保护要求落实相关数据安全保障措施,提升防(fáng)入侵、防泄漏、防滥用、防窃取能力。
要用好管理平台,将高中(gāozhōng)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全过程(quánguòchéng)纳入平台统一管理,提升考生报名、志愿填报、考务管理、计划(jìhuà)管理、录取管理、数据(shùjù)统计上报等招生录取全过程信息化水平,切实(qièshí)保障普通高中和(hé)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机会公平、程序公正。各地(gèdì)教育考试机构须按照管理平台的要求和统一的信息报送标准,按时、准确上传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报名、考试成绩、录取等信息,录取数据须于10月20日之前上传至管理平台。
三(sān)、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工作的监督管理
各市、县(区)教育(jiàoyù)(jiàoyù)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压实招生管理(guǎnlǐ)责任,认真落实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考试机构和学校一把手负责制。各地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本地考试招生工作(gōngzuò)方案,会同相关部门健全协调机制,完善(wánshàn)应急预案,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置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各地要(yào)大力推进“阳光招生”,积极(jījí)做好宣传引导,不断完善考试(kǎoshì)招生信息公开(gōngkāi)制度,多形式、多渠道做好政策宣传和(hé)解读服务工作,建立健全信息发布机制,公布举报电话,畅通举报申诉(shēnsù)受理渠道,做到招生政策公开、招生资格公开、招生计划公开、考生资格公开、录取程序公开、录取结果公开等(děng),积极主动(jījízhǔdòng)接受考生、学校和社会的监督。要印制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招生相关宣传材料,张贴至每所初中学校、每个初三毕业班级。认真做好风险评估,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广大家长树立科学教育观念。
按照隶属关系,各设区市(shì)教育(jiàoyù)行政部门要适时开展逐校排查,及时纠正(jiūzhèng)和严肃查处各种违规违纪(wéijì)招生行为。地方教育督导部门要将招生入学工作纳入责任(zérèn)督学日常督导范围,适时对招生入学政策落实情况开展督导。要健全违规招生查处和责任追究机制(jīzhì),对招生工作把关不严、监管不力、违规建立学籍的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考试机构,依规依纪追究有关单位及当事人(dāngshìrén)、责任人的责任。要完善违纪举报和申诉受理机制,加强对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和招生录取等各个环节(gègèhuánjié)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